是一篇有關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的文章。我不反對有時需要精神科藥物,但在香港這個地方有兩個問題:
很多香港人一般遇上「心理問題」都自動會去找精神科醫生,很少懂得其他的治療途徑(例如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輔導員);
一般的香港精神科醫生都以開精神科藥物為主要治療(即心理問題以純生理病得醫治),會做心理治療(需要同理心、處理情感、觸碰內心世界等)的不多。
我有不少的clients,都是因為受不了精神科醫生長期開給他們的藥物的副作用,才找上我的。
//在百憂解還沒問世之前,抗憂鬱劑的使用還很不普遍的情況下,憂鬱症有很高的自然復原比例,超過一半的病人在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就逐漸自己康復了,換言之,憂鬱症的自然病程其實是很少慢性化的,但是自從藥物普遍化後,不只憂鬱症,睡眠障礙、焦慮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的慢性化反而更明顯。相對於好處,精神科藥物的風險似乎是大了點,只是如果一開始不選擇吃藥,我們還有什麼選擇,又或者已經吃藥一段時間了,我們還能停止吃藥?如何避免藥物戒斷?//
©2018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