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改變性格,從而改變人際關係?

Crystal (假名) 一開始來找我尋求協助時,其實是有點兒心不甘、情不願的。再準確些去形容,Crystal是被她的男朋友強迫來的。原因是後者已經受不了她了,並威脅說若對方不去接受心理輔導和作出一些改變,這段關係很可能就會告一段落了。

因為很想輓留這段關係的原因,Crystal告訴我她想改變的意願。她的男朋友很討厭她那種凡事「目標為本」的性格,例如一起去旅行時是以「分鐘計算」地去計劃和進行的,稍有差池就會發脾氣,完全無法享受旅行的過程。工作方面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在公司裡她負責攪一個party,參與者必須完全按照她的「劇本」來行事,結果最後有點不歡而散,無人欣賞攪手的努力之餘,也給有份參與派對的公司管理層留下了壞印象。

想改變還想改變,但我知道Crystal的心底裡其實是不太認為自己需要改變的。經我直接指出後,她亦乾脆承認了(向嘗試努力幫助自己的心理學家坦白十分重要)。Crystal心底𥚃認為自己凡事「目標為本」、「分秒必計」的性格是人生之必需,若非如此則「世界會大亂」和「浪費地過著人生」。對於身邊的人無法理解她的人生哲理從氣憤逐漸變成無奈,乃至懷疑是否應該找個跟自己性格較相近的人做男朋友。

從一個好的心理學家的角度,受輔者內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必須要受到尊重,如果自己也經歷過受輔者的人生或擁有相同的成長背景,相信自己的內心也會十分相近。也正是一個人內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等因素形成這個人的性格。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要透過改變自己性格來改善人際關係的。有些「人際關係」的確不太值得努力去改善和維繫,也有些其實只需要改善一下與人相處的心態和技巧就可以了。

至於Crystal的情況,與其要求她改變性格,我們要做的是與Crystal一起去接觸和探索她相關內心世界形成的始末。透過種種心理治療技巧,我和Crystal終於發現原來一切皆始於她童年的某一年。年幼的她受到母親突然死亡,內心受到的衝擊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和性格突變 (但她一早已遺忘了)。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人類(尤其是幼年)當受到重大衝擊時,內心往往會產生一種「神話」般的反應去回應衝擊以保存自己心靈的完整,避免讓自己變得支離破碎。因應母親突然離世的人生無常,Crystal的內心決定要為自己創造一個「秩序井然、沒有混亂」的世界;除此之外,因為不想父親在喪偶的同時仍要為女兒擔心,幼時的Crystal把自己感受情緒的能力封鎖了,對母親離世一直都沒有哭過。以上的心理變化過程儘管在Crystal的意識中早已被遺忘,但一直都在她深層的內心世界中運行著和不斷地發揮影響力 (包括塑造了她的核心性格),也解釋了Crystal待人處事的方式為何看似是這般頑固和不近人情。

心理輔導或治療過程的很大部份就是把埋藏在心底裡意識不到的部份變成可以被理解和處理。當Crystal醒悟到了以上的一切之後,她的整個人都產生了改變。首先是她不再執着於凡事都要「目標為本」和「分秒必計」,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感到放鬆好多了。在工作中,Crystal報告說她漸漸地發現了她的同事和下屬的優點,都是她因之前只顧批評和感到不滿而一直忽略了的,現在的她正嘗試努力修補和改善她在公司與其他人的關係。從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Crystal發現自己沒有像從前那麼焦慮了,而且睡眠與飲食亦變得正常和有規律。與男朋友的關係亦「重修舊好」了。我和她都為她自己的一系列改變感到很高興和感動。

你會不會有一些「性格偏差」是讓自己或身邊的人感到很不喜歡的呢?

性格偏差往往源自於內心深處一塊無意識的部分。一個好的心理分析導向的心理輔導或治療過程可以幫助一個人透過深層地了解和接觸自己的內心,從而讓自己的生命產生正面的改變。

註:為了隱藏案主的真正身份,經同意後已給予假名並對個案內容作出適當修改。

(歡迎在頁底的comment位置留言。除此之外,如有問題亦歡迎以PM形式查詢,Derek會盡快親自回覆。)

相關連結:

為何這可能是人生之中最必須要問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我」?

©2019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