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司機」要殺死「朴老闆」— 以心理分析角度談論《上流寄生族》中耐人尋味的一幕
這齣電影因為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數項殊榮而再次成為城中熱話。不少看過的讀者們都會對電影中的很多情節留下深刻印象,或許其中一幕就是「金司機」(金基澤)忽然拿起利器刺向「朴老闆」的片段。在電影院內坐在我旁邊的觀眾當時大叫起來:「為何要殺他?! 為何你要這樣做?!」
事後很多人都跟我說對於那幕殺人事件十分之不解。「寄生族」一家人作為「下流社會」的一群人已經「夠可憐了」,遇上兒子和女兒均遇襲受傷,不去與老闆共同抗敵對付那位施襲者,卻去把僱用自己及待自己不錯的老闆狠狠地往心臟位置捅上了一刀,莫名其妙地推自己去到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讓觀眾感到實在沒法說得過去。
該電影作為一齣控訴社會的藝術作品 ,編劇利用電影語言透過「窮爸爸」殺死「富爸爸」作為一種「逆權」象徵手法或許是有其意義,惟從心理學角度我們該如何解釋金基澤殺人的可能性呢?
故事的發展一直沒有透露金基澤有想要殺死朴社長的動機和想法,前者對後者的態度大部份時間都看似是恰如其分的,所以我們假設金基澤的「意識部分」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殺人,那在光火石之間進行了殺人行為應該是來自於他屬於無意識的部分 (即屬於他本人但他意識不到的心靈部分)。
根據《維基百科》對該劇的角色介紹,金基澤被形容為「窮爸爸,家境貧困,但生性樂天」,但為何這位生性樂天的窮爸爸卻會變成了殺人犯的呢?真實的情況就是,當他因為兒女的推波助瀾下進入了朴家的世界的那一刻,他已經不再是原本的那個「安貧樂道」的自己了。也正正是因為他的這份「性格」,讓他無法像他的妻子兒女般,直接經驗到自己的內心慾望及想要達成慾望的衝動。遺憾地當金基澤進入朴家世界的那一刻,他的慾望被鈎起了,惟他並沒有意識到,只能夠無意識地任由慾望驅使他情不自禁地捉緊著自己從未想像過的慾望對象的手,和重複地詢問慾望對象的丈夫到底對方有多愛自己的妻子。
別人擁有自己慾望的東西往往構成嫉妒,惟從嫉妒走向仇恨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金基澤的心中是如何被驅動的呢?答案是朴老闆與朴太太在客廳沙發上進行性愛的一幕。朴老闆先讓慾望對象厭惡了自己(金基澤身上的那股窮酸氣味),繼而獲得了自己慾望對象的情慾和身體 (還有女兒的內褲,惟含意有點複雜,不在這𥚃談),在鏡頭下身處茶几底的金基澤滿心不是味兒。曾有電影評論家批評說那幕性愛場面在這一齣「家庭和社會倫理劇」中出現是多餘,但如果他懂得心理學,就會知道這一幕是事後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編劇一點都不糊塗。
嫉妒加上恥辱,燃點起了內心仇恨的火。緣於他的表面性格,金基澤無法意識到自己內心之中的複雜感受,也因此無法去接觸和宣洩。在那場生日會的亂象中,當人的意識變得薄弱或紛亂的時候,那股仇恨的心魔終於抓到了機會,控制了金基澤,殺掉那個讓他感到羞辱和嫉妒的男人,導致了悲劇的結局。
接受心理輔導或治療的人們很多時候遇到的情況是,自己擁有一些徵狀或行為,但自己卻無法理解及難以接受它們;惟正正是因為自己缺乏理解和接受導致症狀或行為背後的內心感受和想法的能力(例如自己是個樂天知命的人,不會妒忌別人擁有我想擁有的東西),讓自己無法接觸到和處理這些難以面對的內心感受和想法 (那個「真實的自己」),使情況最終反而變得失控(尤其是在現實中原本就身處麻煩的時候) 和需要付出沉重代價。
一場「瘟疫」,讓很多人的內心進入了混亂。遇上人生逆境時,讀者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一些自己理性上無法解釋、偏離了平常的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一個人是把一切導致這些想法和行為的原因只歸咎於外在環境,還是像哲學家所忠告的那樣,做了個為自己負責任的人,除了了解外在環境的狀況之外,也替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以及背後的原因好好地做了一番思索和檢視,免讓自己成了下一個金基澤 ?
©2020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
Comments